169.00
酞菁铜(II)
正品保证
快速发货
选择 包装规格
  • 产品详情
  • 产品参数
  • 产品评论
中文名称:
酞菁蓝
中文别名:

C.I.颜料蓝15;

铜钛菁;

酞菁蓝(α-型);

酞菁蓝B;

颜料蓝15/颜料蓝B;

查看更多中文别名

英文名称:
Phthalocyanine Blue
英文别名:

phthalocyanine blue;

Copper(II) Phthalocyanine (β-forM);

Copper phthalocyanine;

Copper(II) Phthalocyanine (α-form);

Copper(II) phthalocyanine;

查看更多英文别名

CAS号:
147-14-8
分子式:
C32H16CuN8
分子量:
576.06900
精确质量:
575.07900
PSA:
84.02000
LogP:
1.46190

物化性质

纠错
外观与性状:
蓝色粉末
熔点:
600°C (dec.)
稳定性:
Stabl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.
储存条件:
库房低温,通风,干燥

安全信息

纠错
  • 海关编码:3204170000

  • WGK Germany:-

  • 危险类别码:R36/37/38; R48; R41; R37/38; R20/21/22

  • 安全说明:S22; S24/25

  • RTECS号:GL8510000

  • 危险品标志:Xi; Xn

生产方法及用途

查看全部

生产方法

1.该产品合成方法多种,工业上常用的有烘焙法和溶剂法,现以溶剂法为例说明。反应方程式操作过程缩合 在釜中加入三氯苯2776kg、苯酐1200kg及尿素1000kg,升温至160℃,保温2h,第六次加入三氯苯及850kg 尿素及230kg氯化亚铜,加毕升温,并保持一定时间。第三次加入三氯苯867kg及钼酸铵13.4kg,加毕后逐渐升温至200℃左右,进行保温反应。然后移入蒸馏锅加入液碱,并用直接蒸汽蒸出溶剂。以水漂洗,继续蒸净,物料以薄膜干燥器干燥,得粗制品酞菁蓝1250kg。精制 将135kg精制品加入至850kg 98%的硫酸中溶解,在40℃保温,再加入二甲苯17kg,升温至70℃,逐渐降温至24℃,稀释于水中,静止3h,吸去上层废液,如此重复三次后,用30%氢氧化钠中和至pH=8~9,搅拌后以直接蒸汽煮沸半小时,水洗、干燥、磨粉得精制酞菁蓝118kg。
2.在装配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反应瓶中,放入4mol的邻苯二甲腈和1mol的青铜粉(copper bronze),置于油浴上加热并搅拌。在190℃时反应混合物开始出现绿色,到220℃时,反应物变成糊状且越来越黏稠。在270℃下继续搅拌10min。当油浴温度达到220℃时,瓶内反应物温度会很快上升,并超过浴温45℃。在油浴中继续反应5min,稍微冷却后,加入乙醇,搅拌分散反应物。将完全粉状的产物反复用乙醇煮沸几次,直到乙醇液不再有颜色且不再含有邻苯二甲腈为止。产品干燥后,即得到酞菁铜产品,产率75%~90%。上述产品中仍夹杂有未反应的铜粉,可用浓硫酸处理除去,方法如下:将完全粉碎的酞菁铜颜料,加入到十倍量的浓硫酸中,在室温下搅拌,1h后经砂芯漏斗过滤,滤渣用浓硫酸洗。然后将滤液与硫酸洗液合并,慢慢倒入到100份重的冰上,并不断搅拌,得到蓝色絮状沉淀后,放置2~3h后,用沸水洗,用热乙醇洗后,在100℃下干燥,得精制的酞菁铜。产率为粗产品的90%~95%。
3.通常采用苯酐尿素法生产。以煤油(或三氯化苯、烷萘苯等)为溶剂,钼酸铵为催化剂,由苯酐与尿素、氯化亚铜缩合制得粗酞菁蓝,再经精制和颜料化后处理而得成品。其反应机理如下其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有烘焙(固相)法和溶剂法两种,分述如下。...

用途


主要用于胶印墨,水性墨,溶剂墨,工业漆,水性漆,溶剂漆,塑胶橡胶。


CAS号
147-14-8
价格
169.00
英文名称
Copper(II) phthalocyanine
分子式
C32H16CuN8
分子量
576.07
价格
0.00
价格
0
规格
≥98%
首页
客服
购物车
加入购物车
立即购买